醫(yī)療速遞 | 9歲男童不慎墜床,腦出血生命垂危,專家提醒,這可能隱藏致命風險
發(fā)布時間:2022/11/16 15:55:09??/??【關閉】
從嬰幼兒的跌跌撞撞
到長大后的調皮奔跑
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總免不了磕磕碰碰
但家長們需注意
在孩子跑跳間可能隱藏著致命風險
近日,9歲的男孩星星(化名)在家玩耍時不慎從床上墜落,隨即便“哇哇”大哭起來。父母急忙趕來,發(fā)現孩子并沒有異常,便放松了警惕。可誰知,3個小時后,星星開始嘔吐,精神也越來越差......于是父母趕緊帶著孩子到青島婦女兒童醫(yī)院神經外科就醫(yī)。
結合患兒頭部CT檢查結果,接診專家發(fā)現星星顱內大量出血,出現腦疝,隨時會有生命危險。病情危急,救治團隊立即開放靜脈通路、補液、鎮(zhèn)靜、氣管插管維持腦灌注壓,并進行手術清除腦部積血等一系列緊急搶救措施。目前,患兒已脫離危險,痊愈出院。
顱腦損傷
兒童顱腦損傷是14歲以下兒童死亡的最常見原因,為癌癥和先天性疾病致死總和的2倍。顱腦損傷是由外力作用于頭部而造成的頭皮、顱骨及腦損傷。孩子意外從床、沙發(fā)或凳子上掉落時,有些家長覺得只是“磕了一下”,沒必要大驚小怪,從而放松了警惕,以致耽誤了最佳的搶救時間。
孩子墜床后,家長這個行為要不得
孩子墜床后,許多家長都會馬上將孩子抱起來安撫,其實,這種行為十分危險。墜床后造成的損傷有些比較隱匿,抱起的姿式會使脊柱彎曲,可能加重損傷;如果傷到了頭部或頸椎,家長貿然抱起后,頭處于高位也會加重腦部缺血、缺氧,造成嚴重后果。
墜傷后,家長的正確做法是先觀察,再送醫(yī)
觀察:在確保周圍環(huán)境安全的情況下觀察受傷后孩子的意識狀態(tài),如果摔倒以后馬上大哭起來,對答、肢體活動正常,一般腦損傷的可能性較小。家長可以一側托起頭部、一側抬起屁股,輕輕安撫。
送醫(yī):如果孩子出現活動性出血,立即按壓止血,用碘伏消毒、紗布包扎;如出現大量出血,用干凈毛巾壓住出血部位,并立即送醫(yī)。
如受傷后孩子沒有精神,對周圍刺激沒有反應,并伴有嚴重嘔吐、抽搐癥狀,可能出現顱腦損傷或者顱內出血,需立即送醫(yī)。
預防墜床的做法可以有
1.嬰兒床圍欄高度超過寶寶身高一半以上;
2.在嬰兒床周圍鋪上地墊或毛毯等緩沖物;
3.別把床緊靠在窗戶邊,避免孩子攀爬;
4.禁止孩子在床上打鬧、跳來跳去等危險動作。
除了墜床,這些常見動作也要避免
1.家長常做的危險逗娃動作,比如高拋孩子、騎脖馬、抓住孩子的手腕轉圈、頻繁搖晃孩子等。
2.寶寶的危險行為,比如在沙發(fā)上蹦蹦跳跳、爬樓梯、爬窗臺等。
青島婦女兒童醫(yī)院專家提醒:兒童顱腦損傷的預后與病情輕重、損傷部位、是否及時救治等密切相關,出現嚴重合并癥患者預后兇險,嚴重顱腦損傷多遺留后遺癥。家長應從小培養(yǎng)孩子的安全意識,一旦發(fā)生磕碰,要密切觀察孩子狀態(tài),如出現嘔吐、抽搐、出血等情況要立即送醫(yī)。